自2007年列入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地球科学实验中心积极筹措经费,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经费来源包括八个方面:(1)地质学基地建设,120万,国家基金委(2007-2009),(2)南京大学地质学人才培养基地,180万, 国家基金委(2008-2010);(3)地质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180万,国家基金委(2009-2011);(4)巢湖地质学基地野外实践教学培训,10万,国家基金委(2010);(5)南京大学地质学基地创新人才科研训练,400万,国家基金委(2012-2014);(6)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200万,国家基金委(2012-2014);(7)国家、省和学校示范中心专项经费共250万元;(8)985工程二期和三期经费投入160万,累计经费1565万元。硬件与设备已投入756万元(每年运行经费未计,运行经费包括课间野外实习费用、普通地质认识实习费用、区域地质测量实习费用、大地学实习费用等)。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经费(万元) | 立项时间 |
J0830522/J0105 | 国家基金委 | 180 | 2009-2011 | |
J0730529/J0105 | 国家基金委 | 180 | 2008-2010 | |
巢湖地质学基地野外实践教学培训J0910010/J0105 | 国家基金委 | 10 | 2010 | |
J0630536/J0105 | 国家基金委 | 120 | 2007-2009 | |
J1103401/J0105 | 国家基金委 | 400 | 2012-2014 | |
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J1103405/J0105 | 国家基金委 | 200 | 2012-2014 | |
地球物理与地质学本科人才培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 教育部 | 5 | 2007-2009 | |
地球科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对比研究 | 南京大学 | 10 | 2011 | |
创业就业课程与平台 | 南京大学 | 2 | 2012 | |
地下水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 南京大学 | 3 | 2011 | |
地球物理课程体系 | 南京大学 | 1.5 | 2011 | |
水文与水资源课程群 | 南京大学 | 1.5 | 2012 | |
遥感地质新课程 | 南京大学 | 1.0 | 2011 | |
普地实习基地建设 | 南京大学 | 10 | 2012 | |
地质工程实践基地建设 | 南京大学 | 5.0 | 2012 | |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 南京大学 | 1.5 | 2012 | |
境外联合实习 | 南京大学 | 20 | 2012 | |
国外名师讲座 | 南京大学 | 2.5 | 2011 | |
水文地球化学教学创新 | 南京大学 | 2.0 | 2012 |
2012-2016年大学生创新项目一览表 | |||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年份 |
1 | XZ1210284013 | 降雨型滑坡深部形变特征辨识及灾变机制研究 | 2012 |
2 | XZ1210284015 | 从南海沉积物,即ODP1143孔简析上新世气候变化 | |
3 | XY1210284013 | 浅层地质构造的地震探测方法研究 | |
4 | XY1210284016 | 城市跨线桥爆破拆除对周围工程地质环境动力作用效应研究 | |
5 | G1210284017 | 超临界CO2-水-辉石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 |
6 | XY1210284015 |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与修复 | |
7 | XZ1210284012 | 秦岭造山带印支期花岗岩成因与成矿作用研究 | |
8 | G1210284013 | 吸附重金属离子后蒙脱石污泥的离子解吸附机制研究 | |
9 | G1210284016 | 苏北盆地CO2咸水层地质封存水—岩作用初步研究 | |
10 | XZ1210284014 | 华南福安-南靖断裂带的韧性变形和Ar-Ar年代学研究 | |
11 | G1210284018 | 粘性土电渗水平与土体工程性质的相关性定量研究 | |
12 | G1210284014 | “火烧皮”形成的微生物风化机制 | |
13 | XY1210284012 | 挪威超高压变质带和西藏橄榄岩的矿物组成和显微构造对比 | |
14 | XZ1210284010 | 碳酸盐岩微生物风化的矿物控制 | |
15 | XZ1210284011 | 南京宝华山至灵山观赏石的岩石学特征初探 | |
16 | G1210284015 | 黄土高原植被黄花蒿提取物青蒿素对恢复古植被量的指示作用 | |
17 | XY1210284014 | 基于小波消噪的RBF-ANN模型在水文时间序列预报中的应用 | |
18 | G1210284012 | 毛乌素沙地末次冰期以来降水和植被变化: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重建 | |
19 | XY1310284021 | UO2SO4-H2O体系相行为原位观测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 2013 |
20 | XZ1310284010 | 灶神星陨石中原生富硫化物岩屑的成因研究 | |
21 | XY1310284023 | 新元古代铁建造的成因和沉积环境:以江西新余铁矿和新疆沙垄铁矿为例 | |
22 | XY1310284024 | 青藏高原东南缘震源机制解与地壳构造变形研究 | |
23 | G1310284017 | 膏盐岩水化作用研究初探 | |
24 | G1310284018 | 利用背景噪声提取地核体波震相 | |
25 | G1310284019 | 纳米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研究初探 | |
26 | XZ1310284014 | 膨胀土干缩开裂过程中工程性质衰减规律及量化模型研究 | |
27 | XY1310284027 | 中国二叠纪蜓类古地理研究 | |
28 | G1310284015 | 人工合成钾盐包裹体测温及古气候意义 | |
29 | 培育项目 | 金属矿床(钨、钼)流体包裹体与形成条件研究 | |
30 | XY1310284022 | 黄土中生物微钙体微量元素组成的古水文意义 | |
31 | G1310284014 | CO2封存过程中微量SO2、H2S对Nesquehonite结晶过程与速率的影响 | |
32 | 培育项目 | 寒武系荷塘组沉积特征与油气潜力 | |
33 | XY1310284029 |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 |
34 | XZ1310284011 | 泥质页岩孔隙结构分析及孔隙流体特征初探 | |
35 | XZ1310284012 | 大陆科学钻探岩心的组构和含水量研究 | |
36 | G1310284110 | 石语心愿石文化创意工作室 | |
37 | G1310284016 | 基于分布式感测的地面沉降模型试验研究 | |
38 | G1410284021 | 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工程土体蒸发过程及工程性质响应 | 2014 |
39 | G1410284017 | 广西武鸣县地区土壤Cu,Zn,Cr,Pb等重金属污染评价 | |
40 | S1410284007 | 基于极值-波动分布推断的水资源系统风险评价研究 | |
41 | S1410284008 | 页岩气储集能力研究与储层结构定量化分析 | |
42 | G1410284023 | 不同特征S型花岗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 |
43 | G1410284020 | 中亚地区中生代陆内转换构造运动学的古地磁约束 | |
44 | X1410284012 | 基于分布式光纤感测的基坑稳定性研究 | |
45 | X1410284010 | 古老造山带大陆地壳演化——混合岩组构研究的启示 | |
46 | G1410284022 | 二氯苯和三氯苯的化学修复技术研究 | |
47 | G1410284018 |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分解辉钼矿的实验研究 | |
48 | G1410284019 | 不同地区金矿中的流体包裹体中的H2S含量关系探讨 | |
49 | S1410284010 | 富铝球粒的成因及结晶历史研究 | |
50 | X1410284007 | 不同溶剂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与矿物表面反应的作用研究 | |
51 | X1410284013 | 低渗透性孔隙介质中污染物的电动修复技术研究 | |
52 | S201510284008 | 水-油界面的分子结构 | 2015 |
53 | S201510284033 | 月球中不混熔岩浆之间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研究 | |
54 | 培育项目 | 岩石裂隙系统的识别、表征与建模 | |
55 | G201510284053 | 探究磷灰石的合成与转化机制 | |
56 | 培育项目 | 微生物作用对粘土矿物结构的影响 | |
57 | G201510284055 | 热河生物群节肢动物的特异埋藏机制 | |
58 | G201510284056 | 地质雷达在滑坡检测中的应用 | |
59 | G201510284054 | 3D打印技术在类岩石样品制备和试验方面的应用研究 | |
60 | G201510284051 | 地质流体中成矿金属元素配合物的原子模拟研究 | |
61 | G201510284052 | 矿物表面亲润性研究 | |
62 | G201610284014 | 地下水反应运移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 2016 |
63 | G201610284017 | 合成地震干涉法提取穿过地核的体波震相 | |
64 | S201610284028 |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地质模型构建与实现 | |
65 | G201610284018 | 溶液中镁碳离子化学计量比对三水菱镁矿成核速率的作用研究 | |
66 | S201610284029 | 化石的三维重建与模拟 | |
67 | G201610284019 | 蜓类化石自动鉴定的初步探索 | |
68 | 培育项目 | 铀同位素找矿研究:以相山铀矿为例 | |
69 | G201610284022 | 金属离子-矿物表面相互作用的原子模拟研究 | |
70 | S201610284030 | 太湖流域典型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溯源分析及风险评价 | |
71 | G201610284015 | 低温非平衡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实验测定 | |
72 | G201610284016 | 长江流域河水Re元素化学的季节性变化及沉积有机碳氧化速率估算 | |
73 | G201610284020 | 利用植物组织测量土壤中U、Sr同位素组成 | |
74 | G201610284021 | 人类影响下的流域风化:以赣东北的花岗岩区为例 |
2012-2016年本科生参加学术会议一览表
学生姓名 | 会议名称 | 日期 |
李 煜 | 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 | 2012/10/01 |
陈 城 | 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 | 2012/10/01 |
李 博 | 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 | 2012/10/01 |
孙丽萍 | 第四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 | 2012/10/01 |
王婷婷 |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3/11/01 |
姜 迪 |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秋季会议 | 2013/12/01 |
东思嘉 | 哥德斯密特大会(Goldschmidt Conference) | 2013/07/01 |
东思嘉 | 第十四届尖端科技研讨会(14th Frontier Science Symposium) | 2013/10/01 |
东思嘉 |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秋季会议 | 2013/12/01 |
吴方东 | 第四次国际地下空间学术大会 | 2014/05/01 |
王禹权 | ACROFI-V流体包裹体研究系列国际会议 | 2014/05/01 |
李来峰 | 2014亚洲黄土物源风尘学术大会 | 2014/11/01 |
王书舟 | 第十一届“月球•行星•科学与探测”学术研讨会 | 2014/11/01 |
成明玉 | 第十一届“月球•行星•科学与探测”学术研讨会 | 2014/11/01 |
洪冬冬 | 973项目2014年度学术交流与工作部署会议 | 2014/12/01 |
朱洁羽 | 第二届全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物控制研讨会 | 2014/12/01 |
张迎春 | 大规模多尺度先进材料模拟研讨会 | 2015/01/01 |
严 昕 |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 | 2015/12/01 |
赵庶含 |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 | 2015/12/01 |
张迎春 | 戈尔德施密特会议 | 2016/06/01 |
帅 康 | 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 2016/07/01 |
张晓宇 | 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 2016/08/01 |
郝识杰 | 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 2016/10/01 |
兰 天 |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 2016/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