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区存在的典型地质现象

1、平顶山—马鞍山向斜

平顶山向斜位于实习基地的西部,轴向北东,向南西倾覆,倾覆角16~20°;轴面向北西方向倾侧,倾侧角超过20°。

在平顶山顶北坡。可以观察到三叠系下青龙组底部的中、厚层状灰岩在此呈转折趋势(照片1),这一趋势在北坡的山径上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在那里,可以看到上青龙组的薄层泥质灰岩和钙质页岩在这里发生转折,形成似封闭状。

立足合埠公路朝北眺望平顶山,可见到平顶山南坡采石场中由上青龙组中、厚层灰岩组成的向斜核部,与公路南侧的马鞍山的乙烯列采石场中所揭露的相当层组成的向斜核部连成一线。

2、凤凰山背斜

凤凰山背斜位于实习区中部,亦为一向南西方向倾覆、向北西方向倾侧的不对称褶皱,其几何要素与向斜的几何要素基本一致。在南部山前合埠公路边,由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组成的地层在此发生了转折,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某一岩层的转折情景以及因此转折产生的一系列放射状裂隙。背斜的南端(倾覆端)在山前地区被第四系覆盖,由此向北东方向进入凤凰山区,在山顶的简易公路上,可以看到志留系坟头组中薄层砂岩和泥、页岩发生转折合围。可以看到的最老核部地层为志留系高家边页岩,它们在北部的7410工厂谷地中偶尔出露。

因岩性差异所致,五通组下段坚硬的石英砂岩和底砾岩往往在背斜山区构成山脊,例如凤凰山主峰(309.3高地)、277高地(巢湖电视发射塔所在)、250.0高地、长腰山山脊等。

3、小王山北坡—平顶山东坡剖面

该剖面自北西向南东垂直穿越平顶山向斜,依次可见到志留系高家边组( )和坟头组( ),泥盆系五通组( ),下石炭统金陵组( )、高骊山组( )和和州组( ),上石炭统黄龙组( )和船山组( ),二叠系栖霞组( )、孤峰组( )、龙潭组( )及大隆组( )地层,到了平顶山北坡分别可见到三叠系下青龙组( )和上青龙组( )底层,然后向东顺坡而下,逆序重复前面的地层直到二叠系孤峰栖霞组结束整个剖面。

在该剖面上,可以清楚见到 / 处的底砾岩、 \ 处的金陵组生物碎屑灰岩, 与 的分界面(炉渣状灰岩)、 与 灰岩的渐变特征, 底部的煤线,底层分界特征比较明显。

4、平顶山133高地—马鞍山东坡合埠公路旁

该剖面起点处为下石炭系和州组顶部炉渣状灰岩,剖面包括了三叠系青龙群的“金钉子”剖面。

剖面中,和州组与黄龙组界线、黄龙组与船山祖界线、创山祖与栖霞组界线、栖霞组与孤峰组界线、大隆组与下青龙组的界线以及上、下青龙组的界线均非常清楚,此外,栖霞组的几个岩性段也容易分辨。

5、狮子口高家边组—金陵组剖面

该剖面自狮子口北公路旁的凤凰山背斜核部起至狮子口的背斜东南翼五通组底部,然后平移到凤凰山北坡续上五通组—金陵组剖面。

剖面中,高家边组与坟头组、五通组与金陵组的界线都比较清楚,唯坟头组与五通组的地层界线被狮子口段曾破坏,致使段曾角砾岩与五通组底砾岩混杂在一起,难于准确确定地层界线。但剖面中,坟头组砂岩段内的大型鞋层里构造,五通组的底部砾岩、下段的汗粒石英砂岩击伤段的实验砂岩、你眼角相出现的特征以及五通组顶部的粘土矿,都有很好的教学启示。

6、凤凰山东南坡石炭系剖面

该剖面完整反映了整个石炭系的地层,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和州组与金陵组的界线、黄龙组与和州组的界面(一个巨大无比的,由炉渣状灰岩组成的岩坡)、船山祖禹黄龙组的界线、栖霞组与船山组之间的煤线。

7、平顶山水库—7410工厂剖面

该剖面位于平顶山向斜昂起端附近,沿向斜西北翼靠弧尖处开始,依次可见栖霞组灰岩与上石炭系(船山组与黄龙组)界线,而后分别可以观察下石炭系、五通组及坟头组的地层,然后沿向斜弧尖折向正北方向,观察下石炭预五通组的界线,上、下石炭系的界线,继而顺长腰山西北坡越过长腰山在西北坡靠长腰山陡坡下可以看到正在开采的粘土矿(五通组顶部地层),在接近山顶处可以明显区分五通组上下两个岩性段的分界带,越过主峰山脊后,在靠山顶的东南坡陡崖处即为五通组预坟头组的分界处(岩性的强烈差异造成),直到山脚下的山谷附近才能见到零星出露的高家边组页岩层。

8、马鞍山东坡—合埠公路天桥旁剖面

该剖面主要穿越马鞍山向斜,起点处即为下青龙组与上青龙组分界,沿马鞍山东坡而上,经过一个发育在上青龙组内部的纵向走滑段层后,进入上青龙组的最顶部岩性段(膏熔角砾灰岩?),在越过马鞍山主峰山脊附近的西北坡,再次见到下青龙组地层,明显感觉到地层的堆成出现,表现了一个向斜应用的特征。由于马鞍山西北坡山势陡峻,所以不能够明显发现下青龙组与大隆组的分界线,但在跨越马鞍山西部沟谷之后的五桂山东坡的采石坑中,却可以看到龙潭组与孤峰组的明显分界,在采石坑上方的的乌龟山东坡上,也能够发现孤峰组与栖霞组的分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