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加强中心制度建设,形成兼顾管理与评价、安全与发展的综合运行制度体系。
建立包含实验室管理、实习基地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开放共享机制、安全规范六个维度的管理与评价综合运行制度体系。确保中心有序、高效、安全运行,确保中心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发挥中心示范作用。
2、进一步完善中心软硬件设施条件,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平台。
依托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一流专业建设、拔尖人才培养、南京大学实验教学提升计划等经费支持,不断更新、提升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软硬件设施,以满足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实验教学需求,为更好的实施自主式实验、自主式科研提供优质平台。
3、进一步建设开发野外实习基地,打造国内领衔、国际开放,集地质教学、科普、科研和国际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是中心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心向外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共享作用的主阵地。国际基地方面,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争取新建1-2个国际实习基地。正在积极和以色列建设爱情海实习基地;国内基地方面,与云南大学合作,开发新的云南-洱海-苍山一线新的普地实习线路,建立云南普地实习新基地。继续完善巢湖实习基地。正在筹建学生自助式实验室、剖片室、观察室等;此外,进一步拓展校企(地)协同育人平台。与地方政府、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建设实践教育中心,探索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培养与需求对接、生产与教学互动。
4、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做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推动建立全国地质类高校联合的“地学人才培养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中心一直非常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发野外地质实习线上资源和学习APP,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构造、典型地质作用和现象、地层和岩性、古生物等信息进行全面数字化建设,对具体的实习线路和点位建立3D实景模型,并建立实习知识库、文献资料库、语音和影像库等,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阅,实现足不出户,洞察世界。根据近年来实习内容、线路的更新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重新修编2~3部实习教材,并同时出版数字化实习教材。
在数字化资源建设完善的基础上,依托南京大学自建的或有影响力教学软件在教学空间、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育治理等方面的系统框架,推动全国地质院校建立包含“线上课程、数字化教材、虚拟仿真试验项目、野外实习资源库”等主要线上资源在内的综合性共享开放平台,进一步增强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5、围绕国家战略性规划以及学科尖端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
、通过两个国家重点实验的深度融合、开放“院士团队”及国家级课题,引导本科生提前进入课题组,参与创新科研实践,实现高水平师资、优势科研资源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落实地球系统科学理念,探索跨学科、跨院校的协同创新研究,整合南京大学地质、海洋、大气、环境等多个优势学科的资源,建设大地学融通实验课程与项目,培养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的地球系统科学地学人才。6、打造新型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综合素质。
引育结合、打造学科方向齐备、年龄结构合理、中外教师共同参与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团队;不断加强高水平科研力量向高水平师资力量的转化;着力推动国际一流师资占比的提高;探索以双聘方式将一流的科研人员、产业力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团队成员在全国性或国际教学组织等相关平台中的影响力。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