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院成功举办“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

发布时间2018-07-07  浏览次数:45

76日上午9点,地科院隆重举办“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浙江大学杨树锋院士、北京大学刘建波教授、南京大学教育学院吕林海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受邀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学校领导有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邵进、副处长王栋、南京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施林淼等。

本次培训班基于双一流建设和学校大类招生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召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既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解决大类招生所面临的新挑战的重要举措。本次培训班得到了王志林校长的充分肯定。他认为地科院进行这样一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时机把握得非常准,主题也选得非常好。621日,教育部召开首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即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地科院的这个培训班是全校首个在院系层面做出的对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研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地科院本科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他表示:地科院从王德兹院士到陈骏院士一直有着重视本科教学的优良传统,学校也会一如既往在政策上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地科院有着A+学科的雄厚实力,和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必将再创新辉煌。王校长同时对与会专家的到来,尤其是杨树锋院士作为南大杰出校友对母校、对地科院长期以来的关心和重视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一开始,地科院院长王汝成教授就提出:双一流建设中本科人才培养是重要基础,而课堂教学又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如何让老师在面对学生时,课讲得更好,学生更愿意听,这是本次培训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接下来精彩纷呈的讲座中,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诠释。浙江大学杨树锋院士以通识课《地球科学概论》为例,阐述了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教学,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要将描述性的课堂讲授转变为描述与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完全的ppt转变为简单的ppt结合课堂的即兴发挥相结合的授课模式,调动老师的授课激情。

南京大学吕林海教授则从自己研究的《大学通识课程的学情调研》课题出发,深刻剖析了中国大学课堂普遍的“沉默”现象,“沉默”背后的不同类别,是以往被人们所忽视的。中国大学生的沉默表现,并不意味着全然的否定意义,而是长期的教育文化生活的综合浸润和影响的结果。应对这种沉默,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否要打破沉默,如何打破沉默,唯有把真心献给了学生才是优质教学的真谛。

地科院的资深教授,校百门量级优质课程《普通地质学》的负责人舒良树老师则从自己几十年教学的深刻感悟出发,认为做好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是凭良心,不计个人得失,真正从学生出发,给予学生关怀,才能做好教学事业。最后,由前不久在全国地质学讲课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史宇坤老师带来一场富有激情的课程讲授分享,做了优秀课堂教学的示范。

据悉:本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只是地科院启动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一项内容。按照计划,每年将进行至少两次培训班。“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还包含一系列新的举措,如建立青年教师互听课制度,规范优质课程建设要求等。